前 言
3060“碳達峰、碳中和”提出后,各大發電企業紛紛布局新能源行業,提高新能源裝機水平。但新建傳統光伏項目的用地趨近緊張,且有些傳統的光伏項目會使土地的生態承載力降低。
北京垣博電力科技有限公司在“光伏+”領域提前謀劃,通過開展“光伏+”項目研究,探索光伏產業與農業、生態、建筑等多領域融合的開發可行性以及開發體系。
本文在光伏產業與各類領域融合形式上做出研究,依托項目特點進行分 類,形成五個開發模式,助力集團“光伏+”項目的開發、落實和實施,打造通往新產業、新模式的橋梁。
根據項目區風沙致災機理及風沙災害特點,因地制宜、因害設防地采用植被種植方式防治風沙措施,構建一種風沙綜合防護體系,使項目區的風沙災害得到有效治理和控制,從而起到不影響光伏電站正常運營的效果。
(1)“灌+草”結合風沙防治設計方案
因地制宜的采用地表種植“灌+草”結合模式進行風沙防治措施,構建地表植被保護體系,采用的防治措施包括:項目區域設立灌木植物固沙方格、沙生植物種植等。
(2)特殊的風沙防治設計方案
項目區內固定傾角支架光伏板下——板間固沙:該區域均是固定傾角支架,固定傾角支架區域內板下采用板間設置草方格種植草本植被。
(3)光伏+土地修復治理
可采用柔性支架以及大坡度大跨距斜坡支架技術,該技術可適應不同坡度坡向地形,能夠進行大跨度張拉橫穿溝壑。不僅能有效地降低項目整體建設成本,提高安全耐用性、抵御大風破壞 ,同時,相同土地面積的區域,建設容量約為常規固定支架的3倍,極大地提升土地利用率。
(1)與增量配網試點結合
增量配網業務和售電業務可以為多能互補系統能源的生產、傳輸和消費之間建立一種關聯,進而實現多能互補優化。多能互補在增量配網中開展,可以在較大范圍內實現多能互補系統的集成優化,是大型多能互補項目重點考慮的一種發展模式。
(2)與微電網結合
《推進并網型微電網建設試行辦法》明確了并網型微電網建設的基本原則以及交易方式。微電網是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推進并網型微電網建設試行辦法》則是實實在在為多能互補+微電網的操作提供了操作辦法。
(3)與分布式發電交易試點結合
該模式實際與增量配網的結合模式原理一致,均是在配電網范圍內通過市場交易建立多能互補系統和用戶的偶合關系,進而實現多能互補系統優化。
(4)“互聯網+”智慧能源
一方面整合多種能源發電技術,加大風光水火儲多能互補關鍵技術和專用技術以及多能互補控制器等關鍵設備研發力度;另一方面,搭建好實驗平臺,為這些技術、設備和系統的可靠性驗證提供平臺支持。
(5)多能互補園
多能互補園區綜合智慧能源項目以園區為單位,以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站為核心,集成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風電、需求側響應等輔助供用能系統,實現供能側的多能互補和用能側終 端一體化,充分利用先進的能源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實現區域能源供需的智慧化管理,構建新型供能用能生態鏈,滿足綠色低碳、安全高效、可持續發展要求。
(1)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BAPV)
光伏建筑一體化在行業內分為兩類,一類是BAPV,將光伏系統附著于建筑物之上,建筑屋面與光伏系統分別構成各自的系統,兩者之間物理結合;另一類是BIPV,將太陽能光伏發電產品集 成在建筑上,能夠作為建材替代現有的屋面,如采光頂、光電幕墻、光伏瓦屋頂以及光伏組件屋面,均屬于建材型光伏系統。
電話:13810726014
郵件:bssolar@163.com
地址:北京通州區聯東U谷中區12B